最近幾天,民航局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(下稱“國鐵集團”)陸續召開了年度工作會,披露了2023年的一些數據,這些數據可以清晰看出疫情以來高鐵與民航的恢復情況。
比如根據國鐵集團披露的運營數據,2023年國家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36.8億人,高峰日發送旅客突破2000萬人,日均發送旅客突破1000萬人,全年和高峰日旅客發送量均創歷史新高。
筆者查閱了2019年國鐵集團披露的數據,顯示疫情前的2019年,國家鐵路的旅客發送量為35.79億人。這意味著,2023年國家鐵路的旅客發送量已經超過了疫情前,相較2019年增長2.8%。
相比之下,民航在2023年的旅客運輸量為6.2億人次,僅恢復至2019年的93.9%。
當然,這主要是國際航班恢復緩慢“拖了后腿”。不過,即使只看國內旅客量的恢復情況,根據民航局披露的數據,2023年的國內航線客運規模超過2019年1.5%,增長幅度也沒有超過國家鐵路。
再來看看經營數據,國家鐵路完成運輸總收入9641億元、同比增長39%,國鐵集團稱利潤總額創歷史最好水平;而民航局長則透露,盡管2023年民航大幅減虧1872億,但全行業還是虧了288億?!驹斍榇粒?a target="_blank">獨家|2023年民航虧損近300億,今年能否扭虧為盈】
在上市公司層面,早在2023年上半年,筆者就曾比較過京滬高鐵一家的凈利潤(51.36億),就超過了五家已披露盈利的客運航司的利潤之和。
雖然決定航司和鐵路業績的因素有很多不同,但2023年以來旅客在這兩種交通工具選擇上出現的變化,也對兩種出行方式的提供商帶來直接的影響。
在交通領域,航空公司和鐵路之間一直存在競爭關系,2023年以來,高鐵對民航旅客的分流效應越來越強,或者說更多的旅客從民航轉移到了高鐵,而這背后,則是今年以來民航機票價格的高企。
民航業內人士唐朝根據公開數據推算,2023年鐵路的平均票價比2019年上漲不超過3%,個別高鐵線路上漲幅度可能會稍微高一點點,而國內機票的漲幅達22%,兩種價格漲幅的差距,進一步加劇了高鐵對民航市場的分流。
不過,在去哪兒航旅大數據研究院看來,民航在油價成本上升的情況下,采取了提升票價的策略,導致旅客分層,部分價格敏感旅客分流,甚至部分老年旅客放棄出行,這是市場供需形成的結果,并非高鐵主動從民航引流,而是在民航旅客被票價分層之后,受制于機票漲價的現實情況,部分價格敏感型旅客的被迫分流。
而從量化的數據看,盡管民航和高鐵重合的線路越來越多,競爭較為激烈的航線,只有全部重合線路的十分之一,意味著雙方合作的空間依然很大。
空鐵聯運就是雙方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,2023年去哪兒網就在做一些打通空鐵聯運壁壘的嘗試,比如推薦旅客乘坐一段飛機再乘坐一段高鐵到達目的地,并且實現一次性支付。
而一些航司也已經開始與鐵路尋求聯合推出“空鐵聯運”產品,甚至可以在各自平臺上銷售對方的機票(車票)。比如東航和國航就與國鐵集團的APP實現了系統對接,旅客通過任何一方的APP,都可以一站式購買航司航班與高鐵車次的組合聯運客票。
在國外,一些航空公司甚至為了吸引旅客空鐵聯運出行,還在行李托運等環節充分考慮,旅客的托運行李下飛機后可以直接被送往高鐵站,避免還要提取行李再拖去趕火車的麻煩。
不過,對于國內很多城市來說,目前很多機場與高鐵站相距甚遠,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更多空鐵聯運的實現,也希望更多城市在規劃建設新機場時,將與高鐵站的距離納入考量,形成更便捷的交通聯運網絡,令空鐵聯運可以開發出更多新的線路,刺激出更多的新增旅客需求。
其中10月1日,長三角鐵路發送旅客389萬人次,創單日旅客發送量歷史新高。
如果全年能夠實現10%的增速,今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有望突破8000億元,還可能達到10年來的高點
龍龍高鐵梅龍段開通后,梅州到廣州、深圳最快只需不到2小時,這將拉近粵東革命老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距離。
航空公司在去年一直堅持的高定價策略在今年不再執著,背后是高鐵和自駕游的分流,以及消費者旅行半徑的縮短。
這樣“旺丁不旺財”的趨勢,其實在上半年已有體現。